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咨询热线:18902260754
18902260754
新闻资讯
更多+推荐课程
在线服务

客户总监:肖先生
18902260754
476548398@qq.com

资深学习顾问:麦老师
service@pxwycn.com

培训资讯

有压迫才有剥削

大字小字2013年4月25日

流氓无产者在经过多年洗脑之后,固执地认为只有资本家才剥削工人,要拯救受剥削者,只有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到底资本家有没有剥削工人,到底谁在剥削工人,这些个问题本是经济学常识,但对长期经受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灌输的国人而言,太多人理解不了,想不通透。

要理解“只有压迫者才是真正的剥削者”这个论断,我们还得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若干谬误开始讲起。

一、马经济理论最严重的缺陷、谬误和危害

严格意义上讲,所谓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只能算是个经济学的“半拉子”工程或者“烂尾楼”。

1、马经济理论最致命的缺陷

马在《手稿》中把资本定义为“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和“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其理论依据是从萨伊和斯密著作中断章取义的所谓资本家是“继承了大宗财产的人”,并进而认定资本家不劳而获,得到资本的“不可抗拒的购买权力”并非由于资本家“个人或人的特性”,因此资本天生就具有邪恶本质。

马克思还认为“土地所有者的权力来源于掠夺”,同样是从斯密等人著作中断章取义地寻找证据加以论证。

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构筑了其所谓经济学的理论大厦。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资本包括土地资源固然可能来自继承或者掠夺(比如今天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资产,比如今天的权贵们的强拆和攻城掠地),但最正义的起源无疑是劳动的积累,是省吃俭用的结果。这一点被马主义者批驳了N多年,我们固然不排除靠欺诈、腐败和掠夺获得第一桶金的情况,但更多的情况是勤劳致富。

这里有一个经济伦理问题,资本和土地的来源有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到底应该是靠欺诈、腐败和掠夺还是靠勤劳节俭呢?经济学本身脱胎于伦理学,肩负解决人类幸福的当然使命,其理论基石必须首先有正义的伦理诉求。我们不能因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存在罪恶,就以罪恶定性它,这无疑扼杀了同时存在的资本正义属性,将资本彻底排除到正义范畴之外。

作为一个经济学理论,其公平正义的伦理使命决定其不能用邪门歪道作为理论基石。但是,马克思这样做了,他以邪恶的资本来源为基石,以一个屌丝心态,凭着流氓无产者的满腔仇恨和打倒一切的满腔热忱,从半空起楼,构建了一个所谓的经济学大厦。当然,这个大厦不仅是个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尾楼”。

2、马经济理论最严重的谬误

说马经济理论是“烂尾楼”只因为马经济理论存在太多硬伤,不能自洽。

(1)错误的价值论

劳动创造价值没有错,但是劳动价值的概念既以偏概全,更没有实际的应用意义。经济学上有两大价值论,即以效用价值论为代表的主观价值论和以劳动价值论为代表的客观价值论。在实际的商品交换中,一个商品值多少钱,与是否是劳动产品以及消耗了多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实根本没有必然关系,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个人偏好。用来批驳劳动价值论的著名例证很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一颗天然钻石,你只需从地上捡起来,这消耗了多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它却价值连城不是吗?

以所谓虚幻和根本无法计量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商品价值,并以这种价值为基础讨论价格,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对商品生产和交换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现实中,一个商品的买卖,完全取决于购买者的偏好和购买意愿,经过双方讨价还价达成交易。所以,效用价值论和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理论是经过了实践证明的,而劳动价值论,理论上很混沌,实践中也毫无用处,无疑是一个谬论。

(2)对工资和利润的蓄意曲解

马克思发明了一个剩余价值的概念,即“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将利润解读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即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有了这个前提,马克思理解的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斗争”就不足为怪了。有劳动是利润的唯一源泉这个错误的假设,将利润曲解为劳动的剩余价值,将工资解读为劳资双方斗争的结果当然也不足为怪了。

问题是,既然劳动是利润的唯一源泉,还要资本以及以资本为纽带的生产组织干什么?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夫妻双方做爱,快乐既然都是小JJ的劳动成果,你就自撸好了,还要花钱取老婆干什么?

这个不恰当的比喻又牵出了第二个问题,在娶老婆之前,这娶老婆的钱从哪来呢?按马克思的逻辑,当然应该是从老爸那继承而来。可是,如果不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你就不娶老婆了?

这么一推理,你就会发现,马克思的理论只有拿到当今中国的官二代或富二代身上来应用才能自洽,对他声称要拯救的无产阶级而言,完全不适用。所以,它是谬论。

(3)权力与权利的混淆

权力和权利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学多讲利益,法学多讲权利,政治学多讲权力。

资本本就是一种经济利益,当它用于消费时满足个人利益需要,用于生产时满足他人权利的需要,用于战争时满足权力需要,用于扶贫济弱时满足正义和良心需要。它本是中性的,没有什么罪过。

马克思十分崇拜权力,他把资本理解为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我们知道,即使承认这是一种支配权力,那也应该是基于双方自愿和平等交换的。事实上,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不尊重个人意愿和平等原则的,是政治强权,这才是真正的邪恶。

用权力解读资本,马克思为后人揭示了掌控资本的重大意义。正如他定义土地所有权来源于掠夺,其强权支配和掠夺的思想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提供了真正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用权力和掠夺解读资本和资源,当然是一种谬误,而且这种谬误对后世的危害极其重大。

3、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危害

(1)制造劳资对立混乱了经济和社会秩序

马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将劳资双方推向了完全敌对的立场。这种危害为后世所证明,为了不太敏感,在此略过,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2)异化劳动扼杀劳动的创造力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将工人与其劳动和劳动成果对立起来,认为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受尽肉体折磨和精神摧残。”

经济学强调自由,既指生产和交换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劳动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劳资双方的自愿和讨价还价,强调每个人做自己有兴趣和能力的工作,没有哪个资本家真正能强迫工人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任何事情。事实上,真正能够强迫工人的,正是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集权专制政权下的公有制及其企业。

但是,马克思为了斗争的需要,他让工人仇恨劳动,而且无情地扼杀了工人劳动的创造性。既然劳动是对自己的异化,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摧残,是不幸,谁还愿意劳动呢?又怎么可能享受劳动的快乐并在劳动中创新?可以说,正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造就了无数理直气壮的流氓无产者和啃老的屌丝们。

二、剥削到底何以存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剥削,这一点,马克思主义者是不否认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才会导致压迫和剥削?

1、资本有没有剥削能力

资本本是中性的,没有剥削能力。但是,如果满足几种前提,资本就具有剥削能力了。

一是市场竞争出现垄断局面。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强胜弱败,竞争的最终结局可能是强者恒强,逐步形成垄断。所以,这种情形下就出现了政府的职能与责任。政府要通过制订规则来限制垄断,确保市场的多极竞争格局。这就是美国当年为什么要拆分洛克菲勒和微软的缘由。这与公有制国家一味强调做大做强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是背道而弛的。

这种背道而弛说明什么,大家自己想想。

二是资本与权力结合起来,用于抢掠。经济学是怎么诞生的,许多人并不知道。经济学开山鼻祖斯密本是个哲学家,出于对人类实现幸福的思考,他先是试图从道德的角度解决问题。他研究发现,人类最可怕的欲望是权力欲和荣誉欲,这两种欲望使国王为追逐权力而发动战争与抢掠,而骑士为了荣誉而为国王战斗。所以,他写了第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希望通过强调节制欲望解决人类永无止境的战争和抢掠。可是,道德的约束力太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后来他进一步研究发现,犹太人追逐财富的欲望很好,是一种“温和的欲望“,尤其是他们满足财富欲望的方式更好,双方通过讨价还价自由交换,谁也不强迫谁。于是,他又写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从此诞生了经济学这门学问。

所以,资本和财富并不邪恶,真正邪恶的是权力和荣誉;资本也没有剥削功能,真正有剥削能力的是权力以及依附于他的所谓荣誉欲。

2、压迫制造剥削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伦理前提,市场经济反对垄断,更反对压迫。问题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偏偏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剥削经济。到底压迫从何而来,什么经济才是剥削经济呢?

正如斯密所研究和思考的,人类有史以来,抢掠靠的是武力,压迫靠的是强权。专制和极权才是真正形成压迫的根源。而极权专制下的皇权经济或者国有经济,才是真正的剥削经济。因为,极权专制体制之下,政权控制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己制订游戏规则,任何其治下个人都没有自由生产、交换和讨价还价的能力。

这恐怕正是我们国家要搞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因所在。

3、双轨制是一种创新的剥削机制

双轨制的本质,就是计划与市场并存,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即萨缪尔森所谓的混合经济模式。邓小平说,市场经济有计划,计划经济有市场,这也没有错。问题是,如果社会资源为计划和公有所掌控,市场和私有就必然是一种虚假的存在。

更邪恶的是,当公有经济通过权力和计划模式垄断资源和市场,再通过市场方式来变现资源,让权力寻租于市场,这就形成了权力对市场的管制,计划对市场的压迫。

其必然结局是:市场之外和之上的权贵凌驾于市场,通过垄断和强权压迫和剥削市场参与者。话语权、定价权、资源使用权、市场准入权等等全部为其掌握,谁还有自由生产、交换和讨价还价的能力呢?

这种双轨制不仅表现于资源配置,也表现于结果的分配。国企垄断行业及其资源,劳动报酬和养老金的不同,也是赤裸裸的剥削不是吗?所以,双轨制虽然很隐蔽,但其压迫和剥削的本质是一讲就明的。

(本文作者:肖仲华  来源:商业评论网)

分享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