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咨询热线:18902260754
18902260754
新闻资讯
更多+推荐课程
在线服务

客户总监:肖先生
18902260754
476548398@qq.com

资深学习顾问:麦老师
service@pxwycn.com

培训资讯

智能watch:大风起了,猪还没准备好

大字小字2013年8月16日

编者按:在“Amazing”的惊叹声中,智能穿戴设备的焦点在数度转移后落定在智能手表上。

6月索尼发布了SmartWatch 2,果壳电子发布了智能手表Geak Watch,国外公司Omate推出双核TrueSmart手表,本月传出蓝港在线CEO王峰投资T-Watch,上周inWatch发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智能手表市场风起云涌,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但是对创业者而言,大风已经刮到眼前。


 
然而现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果壳手表一再跳票,inWatch反响平平,其他智能手表只闻其声,套用那句俗语,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现在风到了,猪却还没有准备好。


电池成最大瓶颈 价格与配置失衡

Geak Watch采用了1.55英寸240×240像素屏幕,512MB RAM内存,4GB ROM存储,500mAh锂电池,支持WIFI和蓝牙,而inWatch采用的是1.5英寸屏幕,包含GSM通讯模块,其余配置几乎与Geak Watch相当。


网易科技在现场体验中发现,inWatch的屏幕颗粒感很重,相当于4英寸正方形屏幕的640×640像素,显示效果差强人意。作为一款纯计时工具,inWatch的理论最长待机时间为一周,不过在打开WIFI和蓝牙的情况下,只能支持三个小时。


现场一名inWatch的合作商表示,智能手表的配置很难提升了,一方面体积那么小,电池容量有限,高配太费电,另一方面智能手表紧贴着手腕,会吸收人体的热量,同时自身发热也很容易被人体感知,最直接的降低发热的办法就是将低配置。


“他们拿工程机过来给我们做测试的时候下面都贴着隔热层。”该人士说,又要保持体积小巧又要避免过热,没那么容易解决。


而价格是另一大掣肘,Geak Watch售价1999元,inWatch售价1799元,而同样配置的智能手机还不到500元。一位智能手表供应商人士表示,智能手机的量已经使得其硬件的边际成本降到很低,而智能手表的出货量还非常有限,均摊到每个单品上的成本就很高,另一方面工业设计的成本也比手机要高得多。不过该人士仍表示,以目前市面上智能手表的价格,厂商们仍然可以获得高毛利。


生态魔咒:先有鸡 or 先有蛋?


inWatch内置了微博、微信、乐动力、玩拍等第三方应用,玩拍运营经理王臣汉透露,把手机APP移植到手表上并不仅仅是分辨率的适配,展现方式、界面布局、输入方式、交互等都需要重新规划。


“安卓系统屏幕下拉会显示通知,很容易和软件自己的下拉功能冲突。”王臣汉说。此外inWatch的左右滑动可以调节音量,可能也会和软件本身的滑动冲突。


不过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需要有开发者愿意为智能手表来开发更多应用。目前APP开发者集中在iOS和安卓,微软砸重金奖励WP开发者也收效甚微,对多数小团队而言,在两大平台上投入的精力已经够多,如果智能手表的出货量起不来很难有开发者愿意去为这样的平台开发产品。


智能手表厂商也在积极拉拢开发者,但是这种方式可以拉拢的数量毕竟有限,且无法形成自己的生态。“如果苹果一直只有那么几个软件,它可能做到现在这样吗?”王臣汉说。


成本和风险决定了智能手表无法大规模投产,出货量少又使成本和价格高居不下,高价又影响销量,销量不够不足以吸引开发者,而生态不健全又不足以吸引消费者,智能手表正在陷入这样一个死循环。


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智能手表或许可以通过广告或者增值服务赚钱来补贴硬件成本,拉低整体价格从而刺激市场,不过在初期这样的尝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其实这些厂商都不傻,尽管难做,还是一头栽进去,因为智能手表蕴藏着下一个移动互联网机会。


先驱或先烈 都好过旁观

与Jowbones 2等产品不同的是,智能手表有独立的显示屏,也就意味着除了单纯的接收信息外,还能同步传递信息,这使得其蕴藏了更广泛的商业前景。


苹果的iWatch仍在传说当中,三星、索尼等厂商已经蠢蠢欲动,微软的智能手表项目也时有消息放出,安卓已经在手机屏幕上站稳了脚跟,苹果也不紧不慢,相比之下微软等厂商显得更着急,措施了手机和平板两块屏幕,他们不能在手表上再失利。


这次国内厂商闻风而动的速度前所未有,传感器研发商、芯片制造商、供应商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也都在积极推动。


现在切入智能手表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硬件技术仍然有待完善,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成本难以压低,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尚未明确——有多少人会花一部智能手机的价格去买一块功能简陋的智能手表?


不过相信对投身其中的创业者而言,这些问题都已经反复思考过千遍,或许有了答案,或许仍在摸索,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势头起来了,如果早一步进入这个市场,就比后来者多一份机会,等到变成红海,想进去也来不及了。


被风潮“赶鸭子上架”的厂商们面临的是巨大的机会和风险,谁也说不好会变成先驱还是先烈,不过投身其中至少要比在一旁观望更值得敬仰。

 

(本文作者:顾晓波    来源:商业评论网)

分享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