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咨询热线:18902260754
18902260754
新闻资讯
更多+推荐课程
在线服务

客户总监:肖先生
18902260754
476548398@qq.com

资深学习顾问:麦老师
service@pxwycn.com

培训资讯

大学生就业难的唯一答案:他们真的不如农民工

大字小字2014年3月12日

我知道这个标题一定会招骂,别急,先看完我的文章再骂不迟。
一、我为什么写此文
我首先得讲讲自己,不是为了自我吹捧(我也没什么可吹捧的),而是为了告诉那些经常问我有什么资格讲话的人:写这篇文章以及表达这篇文章想要揭开的谜团,在中国,可能我是最合适的人。
我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专、大专、大学教书二十多年,办企业十几年,所以既熟悉学校,也熟悉企业。我本科和硕士分别学自动化和计算机,博士学经济学,博士后做哲学伦理学研究,教书也是前十年教理工科,后十年教人文社科,所以我是文理皆知。我教书二十多年,读书也读到了快四十岁,所以我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我就为广东揭阳的港商写过类似今天的ERP软件,后来做人文社科研究也承担和参与了教育部、人事部、国家社科基金的几个课题,包括哲学和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所以我既懂技术,也懂科研。在学校里我从助讲做到副教授,从教师做到处长,在企业里,我从技术、销售做到经理、董事长,所以我既懂教师和员工也懂领导和老板。总之,我是个大杂碎,但这个大杂碎却既懂学校也懂企业,既懂教师也懂学生,既懂技术也懂科研,既懂经营也懂管理。当然,从根本上讲,就是既懂做人也懂做事。
讲完这些,我再告诉你,我今天要谈一谈大学生到底为什么就业难,从学校的角度谈也从企业的角度谈,从教育的角度谈也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你应该不会认为我没有资格谈这个话题吧?
二、人才教育培养现状:可怕的校企功能倒置
在微博上,我多次讲过一个观点:中国的大学变成了企业,而企业反倒变成了大学。微博太小,讲不透道理。今天我就展开来讲一讲。
先问几个问题:今天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懂些什么?能做什么?他们能动手吗?能动口吗?能一人出去走走不?甚或可以问一问:会谈恋爱不?
别説我极端,前面那些问题的答案基本都是NO,至于谈恋爱,还真有许多学生毕业多少年都没有学会。一个连恋爱都不会的人,你能指望他做什么事?机器人能做的他们能做,机器人不会的,他们也不会,至少没有情商对吧?
残酷的现实状况是:对大学生毕业后,用人企业要花3-5年时间重新培养他们,而且几乎是从零开始。数理化当然是不用再讲了,但什么是人,什么是社会,什么是专业技术,什么是业务能力,什么是做人又什么是做事,什么是领导又什么是服从,什么是服务又什么是管理,一切的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既要培养其专业技能,又要重塑其职业人格和为人品质,从常识开始,再知识,再理论,再专业,再工作,再独立工作,没有三五年时间能做到吗?花3-5年时间去培养一个人,这个成本对企业而言是多大的负担,政府和学校知道吗?
当然,有人会说,许多企业用人根本不用培养,比如流水线作业,几个小时培训就能上岗,这没错,但是,这样的企业不用农民工用大学生干嘛?有些用了大学生的,不是一而再地有人跳楼吗?这样说是基于理论上大学生多少应该比农民工强点对吧?至于我要讲的事实上大学生真还不如农民工,放到后面再讲,这里先铺垫一下。
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学生在学校,花了四年或更多时间,花了上十万或更多的钱,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无忧无虑的日子。他们1/4的时间学习了马列毛邓思想和三代表与科学发展观,1/4时间学了高等数学和高等理化生(对理科而),1/4时间学了英语和其它语言基础课,1/4时间学了专业理论知识。四年时间里他们动过什么手吗?动过,比如金工实习什么的。做过实验没有?也做过,比如在实验箱上接接线,按按电钮,按图索骥,不知所以地实验过。当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茫然四顾,无不感觉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无所获。
我教书这么多年,每到毕业季,总是有无数的学生问我同样的问题:老师,大学里我学到什么?我总是安慰他们:学到方法了,思维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做人的方法,做事的方法,这才是大本钱。事实上,讲方法的教育,这也只是我个人努力为之的目标之一,真能学到些许方法的,是我的学生才会多少有点!
不要说我极端,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中国大学,其实已经完全沦落为劣质的土豪级别的商业企业,只干了两件见实际的事,一是收钱,二是发文凭。前者养活学校使教师生活还算过得去,后者给学生一张写满希望的社会通行证。至于学生拿着这通行证步入社会的后果,学校是无需也既不负责的。
学生拿着一纸文凭步入社会,一切都得从头再来,而承担这从头再来成本的,是企业和各单位。所以,我说中国的大学变成了企业,而且是只是赚钱为目的的土豪企业,而企业则成了重新培养人才或至少是合格员工的学校。
只要是存活了五年以上的企业,没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而没有存活五年以上的企业基本都是自身难保,又如何顾得上人才的培养?所以,当企业都明白过来时,谁还愿意招收大学毕业生呢?至少我自己的企业里,已经有五年不招应届大学毕业生了,不是没有责任,是玩不起。
三、中国大学能教给孩子什么
通过应试教育进入高校的学生,除了应试也基本不会做别的什么事情,考试、分数、文凭就是命根。如果说大学里还有一些思想活跃,有行动力的孩子,基本上也被团委、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网罗起来了。这本应该是好事,锻炼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对吧?
事实上,党化和行政化的高校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所有这一切活动的诉求与效果。在校大学生的活动,没有多少是科研实践的,也没有多少是企业实践的,最多的是政治宣教,唱红歌,跳红舞,以及那些关于远大理想和政治思想的演讲。年级或班级辅导员、团委书记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的学生工作,以培养党的接班人为宗旨,官僚体系之下培养的所谓各种积极分子最终都指向同一个人才目标:学会溜须拍马,舔功了得,却不能务实做事,踏实做人,只具备政治人格的歪才。这种人走到社会上,靠投机取巧谋生,只适合政府部门、国有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中国85%的毕业生要由民营企业承担就业,尤其是中小和小微企业。
民企要什么样的人才?至少溜须拍马那种是不需要的,因为民企要生存和发展,靠的是技术和营销,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业务人才。许多人以为,营销靠的不正是会溜须拍马,巧舌如簧的人才吗?改革之初或许是的,今天已经不是了。今天的企业生存之道只有一个宗旨就是解决客户的问题,让客户满意,所以也就只需要真的懂专业技术,具备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这是因为,今天绝大部分的企业是民企而非国企,民企不会像国企那样靠吃回扣维系关系,只要形象工程不要品质和服务。
四、企业宁愿使用什么样的人
实际上,如果企业花3-5年时间重新培养大学毕业生,培养出来后能为企业效力,这也是值得的。要命的是,每当企业培养好了这些人,他们通常都会跳槽离开,企业成了名符其实为他人培养人才的学校。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跳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那些一毕业就到你企业来上班的大学生,未经世事,一无所长却眼高手底,总觉得自己有学历,有文凭,应该不是普通工人或业务人员,或者应该有更高的待遇。当经过了3-5年的培养,到有能力独立工作,企业也正准备使用之时,这些孩子却眼睛盯着了外面的世界,他们希望通过跳槽来提高待遇。
而一些所谓的人才中介公司,尤其是所谓的猎头公司,是非常了解这种状况和大学生心理的,他们专干挖人的勾当。为了节约巨大的人才培养成本,多数企业当然喜欢使用经过了几年磨砺的成熟员工。于是,中介就从东家挖到西家,又从西家挖到南家,再从南家挖到北家,恶性循环的后果是,成熟员工工资要价越来越高。企业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却仍然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于是乎,企业并未因不使用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节约多少成本,但应届生却就成了臭狗屎,人见人嫌。
即使是招收新员工,只要不是高精尖岗位,许多企业宁愿招收农民工或者初中、技校、中专毕业生。这些人其实与大学毕业生起点没有多大差别,相反他们没有经过大学溜须拍马的教育培训,相对务实而不眼高手低,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经过几年的培养,留下工作的比例也相对高许多。
我一朋友做电力工程的,也算是技术型企业吧。他曾经如此给我传授招工经验:到清洁工和保安队伍中去招人,年龄大点不要紧,培养几年一样用,总比大学生培养完了走人强。
这算是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用人思想的一个写照吧?所以,我说,大学生就业难,难就难在你们真的不如农民工,当然也不如清洁工和保安。
五、中国教育改革出路何在
我曾经说,中国平民教育基金会创始人聂圣哲的教育思想,应该是思考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出路必须参考的一面思想旗帜。
聂圣哲的平民教育,就是针对平民的技能教育,他在全国各地开办的木工学校,培养木工人才,海内外就业,年薪20万以上,成绩斐然。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企业最缺的就是这种技能型人才。几年前我也曾筹划创办数控加工技术学校,因多方原因未能实施。我想,我们的教育和办学理念应该是差不多的。
当然,聂的平民教育只针对平民招生,免学费,包就业,这当然是一种理念,但或许也多少因为非平民不会学技能的缘故。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当官做大事,光耀门庭,很少思考孩子的智商、潜质、爱好和社会生存空间。
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孩子上大学的事找我帮忙,我深知帮他们就是害孩子,但是没有办法,他们只想上大学,至于孩子未来做什么,如何生存,他们是不会想的。许多孩子不是艺术生,或者根本没有艺术天分,他们为了上一个好学校(即所谓985或211),让孩子改为艺术生,然后享受艺术生的低分录取政策进入大学学艺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害了孩子一生?(很对不起,我无意伤害朋友们,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别生气,我只是为了讲明道理而引用这些案例。)
中国的教育部和各大学,没有多少人思考孩子在大学到底学到了什么。最近有两会代表谈教育改革,大谈企业应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这固然是一个出路,但是,如果企业成了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请问还要大学干什么?
毛时代,撤大学,让大学教师走进工农兵队伍,让教授住牛棚,这是出于政治需要走极端。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恢复高考体制,培养和选拔现代化建设的急需人才,这也没有错。
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大学严重脱离社会,脱离生产实践,脱离应用实际的情况,已经到了异常严重的地步,不反思和改革,教育没有任何希望。我在微博上讲,中国大学有80%是皮包公司,大学里有80%的教师是离开讲台就没法生存的低能儿,这虽然夸张了些,但想表达的意思却很明确:今天这样的大学培养不了人才,除了收钱发文凭,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作为一个教书二十几年的老教师,此文就算是我的啼血呐喊吧。
(作者:肖仲华  来自:商业评论网)
分享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