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众多互联网企业造就了一个个商业传奇。在充斥着铜臭荷尔蒙的商业环境里,这无疑会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但也不乏一些冷静的人,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可能就是杰出代表之一。刘永好说:“做实业是社会责任”。虽然没有明确对比,言下之意还是将行业划分了三六九等。的确,在如今这个机会和风险大量充斥的时代,太多人的心变得浮躁起来,跟早些年相比,缺少了一些脚踏实地的老黄牛精神,都梦想通过捷径一步登天,但真正到达者寥寥无几。
我们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现代服务业,在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业的占比基本都达到了绝大部分,尽管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但农业以及基础制造工业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穿住行这些基本需求不再是主要的追逐目标,但绝不代表这些基本需求不再重要,当我们站的更高,看的风景更美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的立足点。但是,我们也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些基本需求层面,而不去追求更多的美好。互联网的杰出代表腾讯公司,目前它的收入中,来自网络游戏的收入占大部分,这些在一些实业者的眼中,可能显得无足轻重,但存在即合理,这个结果是社会大众自由选择的结果,这可能就是一部分人眼中的美好。
在我看来,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做实业起家的人,他们之所以对那些做互联网或服务业的后来居上者不服,其实是源于一种心有不甘,我辛苦打拼一辈子得到的东西你三五年就能实现,凭什么?如果有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但我想说:无论是做实业还是做现代服务业或互联网产业,都无可厚非,都是社会所需要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能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试想,现在风头正劲的阿里巴巴,通过上市融资25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现在市值约2300亿美元,要知道阿里巴巴是一个只有15年历史的企业,并且成立的前期并没有盈利。嫉妒归嫉妒,我从来不相信大的成功来自于幸运,也许小的成功可以,个人认为阿里巴巴的成功三分来自大势,七分来自马云的前瞻眼光和运营能力。这个大势是互联网及一系列的辅助工具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业等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大势发展做辅助,马云的商业帝国根本无法搭建。但最根本的还是马云的阿里巴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这个价值就是通过互联网让商业信息得到顺畅流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其价值。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爆炸性增长的本质逻辑在于互联网的爆炸性变革,对比工业革命,电力的发展可能突然让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倍或几十倍,但互联网则是成千上万倍的增长,它的虚拟性使得其不受物理硬件等限制,可以短时间从十个人发展到上亿的规模。正是这两个根本的特征: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和互联网的无限扩展性,使得它们的发展快的让传统那部分人觉得不可相信,直呼不可靠。我从来不会盲目的相信,但也不会盲目的怀疑,一切源于人类宝贵的理性。
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人产生了“钱好像越来越容易赚”的假象。我们看到了几家成功的案例,但是可能忽略了数以百万个互联网企业倒下的现实。记得远大空调的老总在招聘高管时,会评判一下这个应聘者的财商,即如何看待金钱,因为志高的老总认为: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钱上,而应该放在赚钱的事业上。这好比 “无心插柳柳成荫”,但这个无心可能正是把心放在了真正该放的地方。个人对这个观点是很认同的。钱有时候就像沙子,我们不能抓的太紧。企业应该怎么对待赚钱这件事呢?个人认为下面两点可以加以考虑:
一、金钱是一个很神圣的东西,我们应该对之建立一定的尊重。举个例子,爱情是个好东西,但是如果你通过不齿的伎俩最后获得了爱情,最后的结局一定不美好。中国人是非常具有智慧的,古代钱币的外形经过长期改善,最后形成了外圆内方的形状,有人说这是为了方便携带,的确,这样更方便将钱串成一串,但是中国素有“天圆地方”之说,这里蕴含着朗朗乾坤的智慧。对于企业来说,赚钱和用钱都非常重要,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赚钱是一种能力,用钱是一种艺术”,赚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遵循“取之有道”的方式,不要让本来只有铜味的金钱沾上了臭味;在用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尊重金钱的价值,不能将之贱卖,比如用来满足无尽的低下的欲望,从而让它的价值不能实现。
二、金钱是对我们社会成就的一种肯定方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社会成就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现代管理学中历来就有一个争论: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企业利润还是社会责任?对这个争论各有说辞。其实,这两个不都是企业应该做的吗?要完成社会责任之前,必须要实现一定的利润,但赚来的钱怎么再实现它的价值呢?社会责任就是非常好的选择。这里我更想强调如何赚钱?经常会有人说,如果你没有对金钱的强烈渴望,你创业是绝不会成功的,并且用很多开创一代伟业的企业家一开始都是只有赤裸裸的欲望,对之,我完全赞同,但这与我此处要强调的另外一个方面并不相悖,你可以非常想赚钱,但你此刻必须冷静下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你能创造的价值,这个才是你赚钱的真正来源。特别是当一些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后,慢慢的就偏离了最初的成功轨道,比如很多实业界的企业在具有一定的“闲钱”后,就跨到其他很多行业,希望挣一些快钱,而这些行业往往并不生产价值或者只有很小的价值,一旦偏离成功轨道太远,就可能在企业的“有生之年”无法寿终正寝。但我这里并不是说赚钱快就一定不好,判断的标准还是:有没有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我们可以有狂热的追求金钱的梦想,但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赚钱的根本逻辑:创造社会价值,你创造的价值越大,为更多的人创造价值,自然而然会赚到你想要的金钱。
(作者:赵明 来源:商业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