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了,这不是电影,而是现实世界正在演出的精彩戏码,又一轮产业变革危机悄然临近。
对于上周微软小冰线上充任“面试官”的新闻,很多人不以为然,不少HR认为这只是又一轮炒作的先声罢了,殊不知危机已越来越近,若不能及时警醒,不久的将来,不仅仅是HR职位,包括客服、导购、编辑、咨询顾问等基础工种都将面临失业的可能。
大部分普通人还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多数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也多半停留在美国电影之中,并常常与机器人混淆而论,把具象的机器人概括理解为人工智能,所以前几日的大众汽车“机器人杀人”事件才会被媒体拿出来热炒,因为读者对机器人杀人的讯息非常敏感,而且这件事正好应景了近期业界热议的人工智能威胁论。
实际上,大众事件与机器人无关,那只是一场由工人误操作而引起的意外事故,而且,截至目前,屡屡被媒体热炒的“机器人杀人事件”都是伪命题,无论是1989年苏联国际象棋冠军与计算机棋手对弈时意外身亡的事件,还是近期的大众汽车事件,都和人工智能的课题没有任何关系。或许有人会搬出霍金、盖茨、马斯克等大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的言论来佐证人工智能存在安全隐患,但存在安全问题的何止是人工智能?汽车同样能造成人员伤亡,但中国汽车市场仍以每年2000多万的销量持续增长。
很明显人工智能威胁论被过于夸张了,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曾出现过一些问题,但行业能否发展取决于经济价值和生产效率,若说人工智能会带来危机,那更有可能是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调整,不少人会因此失业才是最大的“生存危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运用将会是继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产业变革,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些客服、导购、咨询、HR等基础职位就将会被取代,原本负责相关工作的人类可能要转岗或是另谋高就——微软小冰此次尝试的“初面”功能正是这一变革的起点。
从小冰的“初面”表现来看,16个小时里完成12000多人的初筛工作量,这样的能力可以极大的提升企业HR的工作效率,大型公司使用小冰的初面功能至少可以节省二到三人的人力开支。对企业而言这是面试功能,对个人用户而言,小冰这款产品完全可以演变成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因为小冰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反过来就可以知道用户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功能对非常多的用户都非常实用,尤其是对于未来无知迷茫的学生们,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还可发挥更大市场作用。
小冰仅仅揭开了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冰山一角,继续深入的话还会显露出更多的商业价值,最基础的网络自助、电话语音自助等自动客服的交互性就明显不及小冰来的友好,生硬的标准化回答,机械化的按键操作,人工智能至少可以先取代这部分市场,紧接着替代人工也是有可能的。在国外,机器人都已经能取代编辑的工作,由人工智能来撰写新闻报道,这个工作的“智能”要求可比客服工作复杂的多,取代客服并非天方夜谭。
对于一些基础工作,人工智能可以取而代之,但对于一些高级工作,人工智能需要发挥有效的辅助作用。例如一些基础的市场案例总结分析工作,都是有标准化的执行程序,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完成最基础的总结分析工作,而高级知识分子们只需要再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解读即可。总结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未来更好的执行效果,那么反过来看的话,人工智能还可以在制定方案时提供参考作用。
例如,在法律咨询行业,各类法律条款,宣判案例等都可以录入人工智能系统,律师们完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基础的咨询问题,这能极大的提升律师的效率。同样的,反过来,律师们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分析手中案件,为官司提供论证,律师们只需组织前后逻辑,充分发挥能言善辩的口才即可。
以上仅仅简单列举了几个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方向,实际上还有更多。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工作和服务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例如电商、银行、保险等客服,法律咨询、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智能家居、行业分析等很多行业都可以广泛运用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预见的商业价值非常可观,除了可以替代电商、金融行业的人工在线客服外,还能为法律咨询、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依靠经验和记忆力的在线工作提供帮助,此外智能家居的操控,基于大数据的行业分析等,这些工作都可以依靠“脑容量”无限大的人工智能来辅助完成。
若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工具,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工人的双手,那人工智能则是另一种工具,他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脑力劳动,创造更高效的服务业经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降低了人类的工作强度,而且目前已经很成熟了,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的数据,2014年中国市场共卖出约5.6万台机器人,预计到明年底,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居世界之首。
接下来,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发展将会引起服务业的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类完成了很多重复劳动、体力劳动、危险劳动等工作,而人工智能的市场价值不只是“替代”关系那么简单,他除了可以取代一部分基础工作外,还能为高端工作提供“智力”辅助,其产生的价值和影响都将更为深远。
(作者:王利阳 来源:商业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