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中国制造业的出路何在?
东莞市鑫弘发硅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道品问:您怎么看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深圳前海北斗星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代延斌答:在世界产业的分工链条中,属于中国的环节是制造业。但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自主开发能力弱,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外贸市场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对于中国制造也有不利的影响。首先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新兴市场经济体受挫,再加上美国加息预期不确定性增强、全球股市动荡,这都将拖慢全球经济增长脚步。人民币贬值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的担忧。这注定中国制造未来的日子不会轻松。
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中求答:我收集到的数据是五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线操作工人收入水平的上涨只增长了13%,也就是说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对我们制造业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大家现在把市场的压力归结到成本没办法降下,归结到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太高,其实是一个误区。
顾道品问: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出路何在?
代延斌答:我国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摸爬滚打,对世界制造业的产业流程、运作模式、市场环境等都已经非常熟悉。但各个企业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各自为战,致使产业链整合性比较差。土地成本、薪资水平、租金等越来越高,直接挤压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升级改造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由出路,当务之急是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整合产业链条,构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以提高运营效率与利润。中国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或独自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或通过并购、联合等途径,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汪中求答:我觉得成本控制绝对不是第一位的。西方人对中国的产品不是说成本降下来,而是说中国的东西太差,而不是因为成本原因。现在成本并不低,但是质量并不一定,不是质量不好,而是质量稳定。
顾道品问:中国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融资难?
代延斌答:融资问题并不是中小企业单独可以解决,建议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公司,为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大企业也要做推进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实的先行军,发展实体经济,瞄准先进技术、先进产业,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问题二:工业4.0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意味着什么?
东莞市精莱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思伟问:自动化生产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刘家昶答:通过优化生产来节约成本。
我在东风日产看到有个部门叫“改进科”,任务就是每天找出可以改进流程或空间。用苛刻的态度去做产品的生产和优化,因为节约的就是成本。
如果你的企业也经过了这样的优化改造,客户再跟你讲“能不能再便宜一点?”OK,下单—经过了自动化改造后生产成本降低,当然价格能更便宜一点。所以我认为自动化生产大有可为。
莫思伟问:您如何看待工业4.0对企业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汪中求答:工业4.0也是德国的转型。目的也是为了贴近最终的直接用户需求,因为它改变了过去工业化的模式,或者说使过去工业化的模式得到了升级,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工业4.0,那就是批量定制。工业化是批量,智能化是定制,把智能化加到传统的工业化当中就可以有效实行矛盾的统一。
事实上对于中国制造中小企业而言,在追赶工业4.0之前,夯实工业基础显得更为重要。因为30年来中国工业发展速度太快,非常需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最重要的是做到专注、精品、责任和荣誉。企业只有从基础上控制品质、成本、效益,创新也始终要围着寻找品质成本和效率突破,最终回归到本原上来。
刘家昶答: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都到了国家层面,我们怎么办?我们应该顺势而为,你今天慢了一步,明天的跑道上可能就没有我们了。
机器人毕竟是一个新的生产手段,要用好机器人,建议去找对你这一行业非常了解、有丰富生产经验,做智能化或者机器人集成的企业合作;二是要应用好资本工具,善于利用供应链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通过他们的资本来摊资金压力。
智能制造已经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进入到千家万户,中国把Industry4.0翻译成工业4.0,其实更宽泛,不止工业,已渗透到农业、服务业甚至我们的家庭、医院等各个行业。我们要跟机器人做朋友,一起把我们的生活打造得更美好。
(作者:东方管理评论 来源:商业评论网)